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聚焦 | 管清友:关于近期局势的30个思考
1、最近仔细读了下美国发布的对华战略报告,大家可以看一下,言辞非常激烈,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有所防范。历史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数次被打断,晚清的时候甲午战争基本终结了洋务派走向现代化的努力,1937年七七事变也基本终结了国民政府走向现代化的努力,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又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2、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现在两国就像在竞赛,美国想把中国锁定在发展中国家水平上,中国则是要冲破这种封锁和遏制,两国从政府到企业都是在斗智斗勇,可称之为历史性的世纪大博弈。鹿死谁手将决定这两个国家未来在世界上的地位关系,所以我们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有时要打太极,有时要打少林拳,该刚的时候刚,该柔的时候柔,以获得最高的国家利益为目标。
3、疫情是千年未有之大危机,对于中国不仅是短期冲击,对经济影响是长期的,甚至对于国家走向都有很大的影响。疫情在经济运行的机器上撒了一把沙子,这个沙子的颗粒是特别大的,你无法完全消除。
4、中国经济逐渐变得日本化:第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5-6年可能会出现一次人口断崖式塌陷,出生在1966-1974年的2.94亿人在2026年到2034年陆续步入老龄化,将会对于国家和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第二个变化是进入经济新常态,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出现大幅下降甚至是负增长,消费能力也会随之下行,大部分人会出现消费降级。
5、现在是非常重要的当口,资本市场确实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之重要,它的转型改革对于一个国家如此之重要。原来股票市场既然是为国企脱困设立的,是一个融资场所。所以即便股票市场出现2008年那样的大跌,它对整个社会稳定没有形成影响,对金融稳定没有形成太大影响,但2015年情况发生改变了。目前资本市场承担着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科技创新的重任,因此股票市场在整个国家决策的函数中确实靠前了。毫无疑问,资本市场改革非常紧迫,非常必要,从监管到发行到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是必须要改的。
6、关于中概股回归的问题,第一,很多中概股肯定是要考虑回归;第二,对于中国投资者、特别内地投资者来讲,也许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投资机会,那就是伴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相关的公司的包容性、容纳能力,以及一系列的资本市场的制度框架也更加完善了。
7、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炒股票的是赚不到钱的,发股票的才赚钱。为什么发股票的赚钱?因为我们的监管制度、交易制度就决定了它发股票赚钱,炒股票很难赚到钱。我不能说杨总她们赚不到钱,只能说赚钱的很少,只有专业的机构,特别资深的个人投资者才能赚到钱,大部分人是赚不到钱的。
8、看到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经折戟沉沙,确实有很多“不老松”、“常青树”,但一定是凤毛麟角,总体来讲拉长时间周期看他能稳定赚到不错收益的一定是极少数的,这也符合规律。这种情况之下,一般个体投资者,特别是偶尔为之的投资者,你千万不要用机构的思路思考股票市场,你和他的思路不可能一样,你抵御风险的能力、风控的能力、你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你的人脉关系、你的资金量,和机构都不一样的,所以不要笼而统之的说有机会还是有风险,因为机构和个体投资者不一样。我一般不建议个人投资者去直接买卖股票。
9、无论是房产投资还是股票投资,如果时间用100%来衡量,那你要用95%的时间去学习、3%的时间制定配置策略,2%的时间制定交易策略,而大部分人的交易策略不是直接下场买卖股票,而是买什么基金,买公募还是买私募,买公募的,是买科技成长类基金还是消费类基金,还是买哪个大私募,是这样的交易策略。亲自下场投资的,拉长周期来看,你们自己可以算算你投资的时间段有几个人赚钱?
10、我们本来就是T+0和没有涨跌停板,后来因为市场波动大,散户很受伤,股票市场刚建立,就实行了所谓T+1制度和有了涨跌停板。我个人建议中国资本市场不可能回避这个事情,早干晚干,早晚得干,而且不可能没有风险的。比较稳妥的办法是新老划断,增量上彻底T+0,没有涨跌停,但在这之前要充分地进行非常系统的风险教育。同时,实行了T+0和取消涨跌停以后,原来存量的东西就是堰塞湖,绝大部分估值肯定偏高的,只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本来要一天跌完的,那就给它一年时间吧。
11、如果T+0,一定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市场波动加大,短期确实可能上涨,25年前,沪市在开通T+0之后的一个月涨了165%,但中长期不会改变大趋势。二是市场分化会更严重,不建议一般的中小投资者、散户参与股市,因为风险极大。散户和专业投资者、机构之间的博弈,大概相当于冷兵器和热兵器的战斗,几乎没有胜算。这么说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但大概事实如此。成熟经济体的机构化、去散户化怎么来的?就是亏出来的,是散户不断亏钱最后只能交给机构去管理风险的过程。
12、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问题,我认为央行不应该直接购买国债。央行是流动性的源头,主要责任是放出适量的水,财政是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管道,主要责任是把流动性引导到经济的薄弱环节,让实体经济的鱼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两者之间不应该混在一起,而应该相对独立、相互配合。但并不是说不能宽松,完全可以通过相对独立的政策工具,间接配合财政赤字的扩张。比如2008年降准降息就是为了配合“4万亿刺激计划”,2014年连续降准降息是配合地方政府债务置换,2018年以来货币转向是为了配合专项债扩容。接下来,货币政策除了直接购买国债依然有很多配合操作的空间。
13、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实并不是新鲜事,货币重铸也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早在十四、十五世纪英国、法国的国王就已经玩过这手了。因为他们对外打仗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国库亏空,就把民间流动的货币回收回来,重新熔重新铸,但是实际的含金属量是远远小于票面价值,假定是一块钱,实际的含金属量可能只有一毛钱,这样实际上就是对全国征收了通货膨胀税,相当于把财政赤字货币化,所以国家一旦掌握了发钞权,就几乎避免会出现财政赤字货币化。所以为了约束这一行为,是通过立法禁止财政直接像中央银行透支。财政赤字货币化受害最大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个人是非常鲜明地主张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
14、总书记对海南做出重要指示,海南的改造接下来会加速。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提醒强烈关注海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自贸区,而是瞄准全球的自贸港,是目前最重要的区域战略之一,也是今年最有增量的一个地方。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应该是零关税+低税率+有条件的人、货、资金的流动。其中税制改革是重点,预计会涉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全岛免关税值得期待。之前我在博鳌有个关于海南的演讲,说的比较具体。
15、疫情之后,房价出现恢复性反弹在意料之中,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以往我们分析的因素似乎一个也没少。从2017年这一轮房价的高点到现在,即便是核心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不小的跌幅,2020年伴随着应对疫情的干预政策和宽松政策的启动,房地产作为重要的资产,它的价格出现恢复性反弹在意料之中,去年年底我们还不知道有疫情,我们就知道今年房价肯定会有反弹。
16、对于不同投资者,核心资产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买中国的消费股,买美国的科技股,也可以说买最稀缺的、最核心的资产。我觉得这里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你是以什么样的资金量、什么样的投资水平、什么样的风险偏好去看核心资产,绝大部分人应该是选一个风险收益相对比较适中、性价比比较好的核心资产。在中国来讲,中国老百姓能想到的就是核心大城市的房子,没有比这个性价比更好的(资产了),没有之一。
17、这一轮宏观干预政策的核心要义不是刺激投资,不是去搞大投资,宽货币,绝对不是搞这个东西,而是稳消费、刺激消费,通过消费把生产这种突然停摆,突然断崖式下滑再拉起来。基本上这个办法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而且按照底线思维,中高收入群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8、未来十年在中国做投资,这个“势”到底是什么?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总结了五个字:金木水火土。第一个字“水”指的是货币和流动性,大水漫灌、泡沫横飞的时代结束了。第二个字“木”指的是房地产,未来房价会趋于稳定,投资性价比很低,买房致富的时代结束了。第三个字“金”指的是金融资产,既然买房造富行不通了,那未来靠什么呢?答案是金融造富,尤其是股权造富。第四个字“土”指的是防御风险,无风险投资的时代结束了,未来风险控制是投资最重要的地基。第五个字“火”指的是未来最火的核心资产,主要是以消费和科技为主线的龙头公司。
19、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去二级市场投资,特别是股票市场投资,我真是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习,简单一句话,你一定要用买大白菜的心态去买股票。有一次我听刘震云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他说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精英之子还是普通老百姓,他说一个人最有自我实现感的是在菜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你兜里有多少钱,只要你去了菜市场,你就会跟卖菜的商家斤斤计较。我发现是这样,菜市场上真是让人很有自我实现感,无论你是很有钱还是没什么钱,你都会发现,当价格低几分钱或低几毛钱时,你觉得好像战胜了什么对手或者得了多大便宜一样。
20、以往我们看任何科技类的股票,科技股或整个科技行业的投资,在任何国家的市场上都会有泡沫,而且经济学家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大概相当于一瓶啤酒,如果科技投资没有泡沫的话,那科技很难起来。二级市场是资本、投资、投机,直到泡沫,最后能剩下几家优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曾经也是命运多舛,一波三折。我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亚马逊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但大家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亚马逊跌掉了90%,差点死掉了。可能很多人说那时候如果我持有亚马逊一直到现在,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富的几个人之一了,所以它确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后从二级市场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看到,就是资本泡沫催生头部公司,也未必你现在看到的头部公司在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还是头部公司。
21、未来5到10年要为即将带来的人口塌陷做好准备。老龄化、劳动力红利消退等问题其实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但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老龄化并不是说一点点来的,它可能是突然到来的,这里面其实有我们称之为“人口塌陷”问题。1966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第一次人口高峰,大概有2.94亿人出生,这个群体会在未来五六年里逐步步入老龄化,大概有接近3亿人突然进入老龄化,对此我们认识不足、准备也不充分。
22、收缩性经济的五个特征:第一,在投资上很难挣到泡沫的钱,可能能挣到稳定较低的收入,但很难像过去十年那样挣泡沫的快钱;第二,在收入上增长将变得极其艰难,甚至大部分人的收入是下降的,大家会开源节流、节衣缩食,过紧日子。第三,在生活上,大家会追求简单,不再那么铺张浪费。第四,从企业角度,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优衣库、无印良品等;第五,大家用在学习、培训上的时间更多,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3、关于投资的几点共识:第一,多学多看少动,要把90%以上的时间拿出来学习,然后谋定而后动,对要投资的领域和标的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定不要轻易涉足,这次中行原油宝已经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去几年不少投资者遇到了P2P跑路事件,教训不在少数;第三,要敬畏市场,理解人性,投资本质上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为,任何人在市场都会犯错,因为人性有弱点,要像敬畏大自然一样敬畏市场;第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要奢望每次抄底抄在跌停板,逃顶逃在涨停板,不太可能,也做不到,也不可能战胜所有的对手,要有很好的心态,只赚到其中一块就好。第五,投资机会不是遍地都是,真正需要出手、能抓得住的机会,拉长周期来看,只有那么几次。
24、最近北京西城区在推广多校划片,打破了原来学区房的优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关于学区房是否公平,争论一直很大,有人认为用货币购买资源是相对公平的,至少可通过个人努力购买房子获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因为没有其他方法;还有人认为根本不公平,因为很多人买不起,根本享受不到这些资源。这两种观点看似十分有道理,但要看具体站在哪个立场上。多校划片把有能力购买学区房的这些人的一部分权益让渡给买不起学区房的人,但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是教育资源,或者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探讨了很多年的教育资源均等化,至少从北京的情况来看,问题还是很严重,生活在北京的群体应该感触都很深。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争论不清楚,因为大家的立场不一样,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解决这些问题长远之计,但短期很难。
25、关于房地产的四点判断:第一,房地产是一个既有居住属性又有投资属性的投资品种,大家的需求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第二,房地产投资要看货币政策、流动性、监管政策、房地产政策,不同的时点会有不同的选择;第三,目前房住不炒的主基调还是得坚持,这次政策干预的主要着力点是民生救助和企业纾困,不会靠房地产去拉动,现在不太会出现2015-2016年那样的急剧上涨;第四,未来房价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的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6、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华为?孟晚舟事件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或者司法事件,而是一个外交和政治事件,加方的意图十分明显,号称是根据美国和加拿大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孟晚舟提出所谓的诉讼,这种说辞完全站不住脚。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终止中国的技术高端化路线,这已经是美国政府非常明确的战略。
第二,终止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因为技术无法实现高端化,产业就无法顺利的升级,技术无法实现顺利的迭代。
第三,将中国的国家地位锁定在二流国家水平上,当一个国家崛起威胁到头号国家的地位时,头号国家往往会采取合纵连横等各种办法将这个崛起的大国锁定在二流国家的状态上。
华为是个个案,但又不是个案。美国可能针对中国的公司、高校会有更多的政策出来,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必须通过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迅速补全短板,虽然这确实是很难的。如果我们从美方的角度来看,选择的领域、公司、时点都是非常厉害的,如果再给我们10到20年,可能我们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我们会更加主动、更加从容。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关起国门,靠自己从头开始,我们依旧要开放国门,和日本、欧洲,甚至是和美国的很多企业合作,加快技术高端化的速度,实现产业升级。
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摆地摊。这是调侃,也是写照。这是纠偏纠错,也是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切换。这是城市的烟火气,也是民生的落脚点。一个大国经济,既需要尖端科技,也需要柴米油盐。国情如此,实事求是,没什么好丢人的,也没有什么好说风凉话的。中国的民间活力,从来都是但有阳光就可灿烂。人权产权法治,就是阳光。疫情以来,很多事都在改变,国际也好,国内也好。希望地摊经济像一个触发点,既解燃眉之急,又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反思和行动。
28、人人都可能成为斜杠青年。后疫情时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一直强调会有一个再线上化的过程,可能会进入到微粒时代,或者说是个体时代,会更多地soho办公、居家办公,员工可能会有多种职业,很多企业会有共享员工。从企业角度来看,过去是希望企业做到大而强,未来很可能是小而美,做精致的企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更加实惠,更有性价比。这个时代应该是正在加速到来,或者说,我们已经进入这个时代了。
29、恢复地摊经济这事,很多媒体用词用错了,反映了对委托代理关系理解的本末倒置。对有司而言,那些地摊摊主,是你的纳税人,是你的主人。服务好你的纳税人,他们还需要地摊养家糊口并纳税、解决就业,不要动辄取缔,冠以“非法”的帽子。这不仅是个民生问题,这更是一个人权问题,更是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群众路线问题。
30、地摊经济不仅仅是传统的烧烤、服装,也是很多职场人士的第二、第三职业,人人都是斜杠青年新地摊摊主了。地摊从线下到线上,摊主从职业到兼业。新地摊,既有烟火气,也是互联网+。
本文根据管清友院长近期的内部分享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