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聚焦|罗煜:未来金融将是全球性的竞争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学家圈 ,作者新鲜计划项目组
作者罗煜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货币金融系副主任,本文刊于9月10日“IMI财经观察”微信公众号。
核心提要|
■ 随着金融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提升和新工作岗位需求的出现,我们金融行业依然可能是一个相对朝阳的行业,并且只要人类社会的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基本需求没有变,对金融的需求就存在。
■ 金融作为社会中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它所体现的阶级意志或背后代表的利益其实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金融本质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不管是配置资源,还是管理风险,要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 中国选择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其实有很深刻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我们的制度背景,在可遇见的将来,中国应该大概率会继续坚持我们现在这套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模式,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与制度匹配性比较高,效率也比较高。
■ 对于未来的金融发展,我认为会有双轮在驱动,一个是传统的金融管理理念、金融思维和金融产品设计的创新,另一套就是靠技术力量在推动。两个轮子相互竞合共同推动着金融往前发展。金融科技应该是未来金融的主流,它不再是独立于传统金融的一个分支,而应该汇入到金融的主流当中去。
■ 私人数字货币很容易对国家的货币发行主权构成挑战,同时也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应该会在全球保持现在第一梯队的状态,并且未来会对我们国家货币制度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未来金融应该是全球性的竞争,如果说全球其它的金融机构都在实现混业经营,都在以整体优势合理竞争,那未来就涉及到怎样去调整我们监管的框架,怎样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好的让金融机构去开展综合化经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层次的不断提升,不仅我们的金融机构要走出去顺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我们还会把大量国外的金融机构引进到中国来,在中国市场上和中国本土的金融机构竞争,共同发展。在这样更高水平推进开放的背景下,我们的金融机构怎样去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怎样能够在国际竞争当中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对我们金融机构的考验。今天很多的银行网点被裁撤,很多银行的柜面操作人员会转岗,这些现象应该是历史发展当中的一个短期阵痛。长期而言,我相信随着金融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提升和新工作岗位需求的出现,我们金融行业依然可能是一个相对朝阳的行业,并且只要人类社会的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基本需求没有变,对金融的需求就存在,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金融未来的作为应该会更大,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我希望通过学习和研究经济学,探寻经济当中的运行规律,用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去奉献社会,实现理想和志向。我认为未来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应当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相结合,做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国家需要的经济学研究,从历史和实践当中出发,做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中国人已经在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获得了殊荣,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深入的挖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长的宝贵经验和思想,就一定能够诞生出中国自己的原创经济学理论,从而为经济学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1、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制度特色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大概分为三个领域,第一是货币金融,就是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等相关的研究领域。第二是与商业银行相关的研究领域。第三个是与金融科技相关的。这三个领域,其实也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整体上而言,我的研究方向是偏宏观金融。在过去几年里,我特意从各个地方搜集到了一些比较有历史感的证券,包括国外的股票、债券等一些相当于文物的东西,也收集了各国的货币,其中有的货币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的一些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实践,也对研究有所启发。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国家在过去的百年中积累了一些金融思想和经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我们金融的发展始终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金融事业朝着正确轨道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它确实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金融其实作为社会中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它所体现的,不管是阶级的意志也好,还是它背后代表的利益也好,其实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金融本质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不是为资本服务的,也不是为金融部门自身利益服务的,不管是配置资源,还是管理风险,要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其实我们看到中国的金融,它始终是跟我们的社会制度特性相符,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甚至百年当中,金融始终在正轨上发展。当然,我们在现实当中会看到我们有很多的发展模式尝试。在革命时期,金融主要服务于革命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金融主要是为了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实,金融最根本的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不管是服务革命事业的需要还是服务经济建设,其实都是服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放眼全球,不同国家金融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比如美国和英国就是典型的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而像德国、法国、日本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国在过去若干年的经济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在中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中国选择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其实有很深刻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我们的制度背景,因为银行体系是一个相对集中权力、相对集中资源的一个体系,是跟中国社会制度,跟中国管理模式是匹配度是比较高的。而金融市场其实是一个相对分散的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当中,是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资源去按照国家的意志配置资源的。中国在过去若干年的实践当中,其实探索出了一条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模式,同时,我们也没有拒绝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我们也在强调要多元化发展。所以我想在可遇见的将来,中国应该大概率会继续坚持我们现在这套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模式,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与制度匹配性比较高,效率也比较高。而且中国在这方面其实是有先天的基因,中国也欠缺资本市场的传统文化,这方面确实需要补课,但是大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就我们中国的特色而言,政府对金融的管控程度较高,这本身并不一定是坏的事情,因为从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对风险的把控来说,政府加强管控实际上在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对配置资源效率的提升,对合理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实是有帮助的,所以这些就是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以去优化,就是我们说金融要灵活起来,要鼓励创新,我们的金融才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下去,能够不断的壮大,很好的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
2、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
我认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三项工作就是汇、存、贷。首先是“汇”,汇就是汇兑,主要以支付作为它的基本工作。支付领域应该是商业银行最早受到金融科技冲击的一个领域。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其实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银行最先感受到的冲击就是在支付这里。但为什么互联网企业,或者说这些科技公司,它们在支付领域会比商业银行更受欢迎,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端?是因为它们很容易通过场景化的嵌入把银行支付,特别是在零售端的支付市场给挤占,由此波及到其它的领域,比如说信贷领域,由于这些金融科技公司获得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它解决了一些人不能从银行体系去融资的问题。P2P网络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而另一方面是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开发了很多消费信贷、纯粹无抵押的个人线上贷款,这些会运用到大数据的信用评级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银行信贷是一种补充。
第三个板块是银行的“存”,应该说存款是受到冲击相对比较小的,但是也有冲击,因为大家知道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比较低。当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之后,就有很多的资金从银行存款搬家到各种互联网的理财产品,比如说余额宝。而部分中小银行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去吸收高利率的结构化存款,这个前段时间已经被监管部门叫停了,但对我们银行的存款市场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扰动。因为它打破了原来我们相对比较低利率的行业自律,背后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所以监管部门后来把它叫停了。
总体上来说,金融科技对传统的银行的三大板块都有比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个板块就是在银行相对新兴的业务,比如财富管理。很多互联网平台也可以销售理财产品,而且它的营销手段也好,产品丰富程度可能比客户到单家银行来说要丰富的多,所以这对银行来说是很大的客户分流。不过,在面临这些外部冲击之后,银行本身也适应了金融科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看很多银行也在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包括在人才的储备上。
3、双轮驱动未来金融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的金融发展,我认为会有双轮在驱动,一个是传统的金融管理理念、金融思维和金融产品设计的创新,另一套就是靠技术力量在推动。两个轮子相互竞合共同推动着金融往前发展。这是我认为的未来金融的大趋势。金融科技应该是未来金融的主流,它不再是独立于传统金融的一个分支,而应该汇入到金融的主流当中去。
至于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整体上会面临着“四化”:第一个就是利率的市场化。有一个指标叫净利息收益率,它是衡量银盈利情况的指标,很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在不断收窄。这就说明,在今天面临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一方面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在不断的攀升,另一方面,它对外放贷的议价能力在不断下降,而且还受到了金融脱媒等的影响,所以利差就越来越窄。解决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银行的成本管理,要在风险管理上再进一步做文章等。第二个是综合化,也就是银行与证券、保险行业的混业经营、融合发展。第三个化国际化。第四个是科技化,未来的银行业也好,金融行业也好,应该是一个和科技密切结合、高度融合的行业。
4、私人数字货币容易对国家的货币发行主权构成挑战
对于数字人民币,目前我们在实践当中有一些试点,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主要西方国家也都在进行数字货币的探索和尝试,但在比赛过程当中,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应该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民间有很多私人数字货币的发行机构,它们在非常积极的推动该事业的发展,这从另一个角度可看出它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我想主要是数字货币的发行涉及到货币发行主权的问题。
私人数字货币很容易对国家的货币发行主权构成挑战,同时也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各个国家央行就非常关注它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它有可能造成很多新问题,比如说反洗钱、金融欺诈,甚至是支付体系的安全,也包括对国家主权货币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都很重视是情理之中的。我相信,在我们国家高度的重视和努力下,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应该会在全球保持现在第一梯队的状态,并且未来会对我们国家货币制度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
2013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级金融硕士学位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领域第一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修满学分且符合毕业要求的学员将获得由加拿大女王大学颁发的金融硕士学位证书,该证书全球认可,而且可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