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与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的导师们见面了,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能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是幸运的,与几百人竞争是一件极具挑战并且开心的事,能在众多佼佼者中胜出,更满足了那份说不出的成就感。通过意味着学习的开始,在走进班级前先听听老师们有什么话对我们说。
索吾林: 术业有专攻,不搭“顺风车”
“你这次搭顺风车了,下次还能再搭吗?”索教授用很形象的“搭顺风车”的比喻,告诉每一个学员,认真对待自己以及小组的伙伴们,在大家的“取长补短”中,共同完成小组制作业的交付。
小组制的作业交付,对于本科生、及部分硕士生等兴许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曾经以自我独立且高效完成作业为傲的企业中高管们,似乎成了现阶段课业达标新的“拦路虎”。
“其实, 在一个企业工作,你不可能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情。学员们在这个项目学习中,应该充分发挥在公司的协同管理、协调配合的能力,也要学会并实现如何跟他人合作,吸取他人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课业”。索教授不鼓励“搭顺风车”的行为,在每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团队作业中包括搜集资料、内容翻译、运算、观点讨论及梳理、排版、校对等各个环节,需要大家发挥各自所长、各司其职,实现自我及团队的成长、收获。
肖刚:因材施教,行之有效
“人大女王金融硕士项目行业高管班的学员们,与我教授的其他金融专硕、硕博学生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思维非常活跃,积极主动。”因此,为了让该项目第一批行业高管班学员们在其课程中真正学有所获,并且能够平衡好工作、生活、学习,肖刚老师与项目的各方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对课程形式、内容进行了再设计,以实现“针对性”地授课,让学员们在紧凑的时间内领会课程中的精髓,实现课程目标,并有助于他们的工作实践。
对此,他的教学思考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在课堂上去分享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让同学们也成为经验、知识的传播者。另一方面,“我也会通过教课去引导、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比如,肖刚老师在讲“风险控制”内容的时候,由于学员主要是来自金融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我会在课堂中会反复强调,收益在乎表现,但风险在乎存亡。”
对于课程的内容、形式,肖刚老师也会与学员们进行沟通,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更优质的课程,为未来的学员们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整体活跃,互动过程也很自然,学员们准时到课、出勤,学风很好,这一点给我印象深刻。他们能在繁忙工作中,依然保持对学习的这种积极心态,我觉得这很难能可贵”。肖刚老师对第一批学员积极、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表达了由衷的称赞。
扈企平:不要禁锢在自己的认知世界,博取众长才能征战金融场
随着国内金融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去实现行业的新发展。国外金融业的起步时间、发展历程,以及金融制度等目前都比中国要长久、规范,中国的金融大门逐步打开,在倡导“走出去”和“请进来”之际,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势必要交些“学费”。
扈老师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讲到,“我们看现在国内的职业篮球赛,得分较多的球员外籍球员的比例较高,篮球在这些外籍球员手中,可谓人球合一,篮球在国外的竞技性及普及性要高于国内。金融行业也是如此。金融国际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面对高段位的选手却束手无策。”因此,在行业高管班,扈老师会经常提到需要大家尽可能地掌握国际金融业动态,多渠道获取最新的国际金融信息,课堂上的知识是系统的学习,但同时需要把握及时动态,才能在金融国际化的大潮中,不被淹没,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学员们作为业内的金融精英,切忌裹足不前,因为金融市场永远都在瞬息万变,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度和洞悉。”扈老师用真切的嘱托对学员们表示了期望。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来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扈老师将规范修炼成了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了一种性格,用热情和自信转化为一种动力,他带给每一个人的淡定和处之坦然,以及“活动老学到老”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让我们敬仰,而他期望着自己能够为更多的人带去光和热。
王炜:取长补短,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金融行业历来不是单打独斗。当我对项目进行小组人员编排的时候,我将自己还原成银行高管,设身处地思考如何组建一支战斗力强的尖刀队伍,能够在金融市场所向披靡。”王炜教授道出其在项目小组制人员设置过程的思考。
不同的工作背景、不同的工作性质,要组建成一个新的合作团队,以实现大家在未来学习中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产生最大化效益的资源配置。”王炜教授与项目工作人员在认真研读学员信息后,力求小组制的学习都能充分发挥各自能动性,对团队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搭顺风车”,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这个项目,也得益于中加双方项目组所有人员的通力协作和沟通配合,才能保证项目稳定、有序的开展。”王炜教授感慨道。
其实,不仅是学员之间,项目导师的资源配置也是兼顾课程及导师特点,进行了优势互补的思考。比如“经济学”的课程,需要讲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等这些原理性知识,案例就会显得“无用武之地”;“投资银行”这样的课程,就需要知道投资银行如何操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加深学员们的认知和实践运用。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项目在师资配置上也就会有相应的倾向,学术派、实战派兼而有之,让教学也能打出强有力的“组合拳”。
“以基础知识为本,以实践案例为辅,以科研成果为结晶。”是王炜教授对自己教学风格的概括。虽然身兼多重身份,工作中是教授、项目主任,生活中是丈夫、父亲等等,但是在每一个角色中的切换,他都显得自信和从容。闲暇之余,品鉴香醇的红酒,游艇出海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他用心做好每一次调整以积蓄新的能量,而他的活力、激情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只要自己喜欢,无论是何时,都能够扬帆起航。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也将时刻准备着深深的领受意想不到的奇迹。”
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会让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的学习之路变得异常精彩,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