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聚焦吴晓求: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经济真正稳下来

时间:2021-04-11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吴晓球(又名吴晓求),1959年2月生,我国著名金融学家。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主要社会学术职务: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 吴晓球教授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吴晓球教授是我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吴晓求教授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资本市场解释》(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2002)、《证券投资学》(200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2004)、《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2005)、《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2006)、《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2006)、《梦想之路——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2007)、《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2007)、《中国资本市场:全球视野与跨越式发展》(2008)、《金融危机启示录》(2009)、《全球金融变革中的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2010)《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2011)《中国创业板市场:成长与风险》(2011)、《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2012)、《中国资本市场:2011-2020》(2012)、《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2013)、《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研究》(2013)、《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2014)、《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化》(2015)、《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2017)等。


经典语录:

1、从深层次上看,要把发展资本市场,放在中国金融改革战略的高度,放在金融体系,现代化、国际化以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高度,这样我们才会去爱护它,要爱护它,

2、 新增资金从哪里来,增加QFII规模,但这个规模非常小,而且进展慢,远水解决不了近渴,不能使中国市场复苏,所以需要更大的资金,包括社保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大学基金。

3、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哪件事情都要齐心发展,采取相对优惠的政策,否则是发展不起来的,资本市场也一样。

4 、 A股市场正在严重偏离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并没有到这么忧心的地步,是我们的参照系出了问题。

5、 中国资本市场是黎明前的黑暗,离天亮已经不远了。

6、 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放在中国金融改革的高度,放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战略高度去爱护这个市场,培育市场投资功能,否则就会至投资者利益不顾。"

7、 如果都没有一个相对严格和专业的机构来负责股票发行信息审核,中国资本市场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8、 管理层修改制度要慎重,风险警示股过去采取涨跌幅5%,已经是一个有差别的退市规则,还要再弄一个不对称,有点多余而且也不适当。

9、 我还是不主张左右摇摆、出尔反尔的政策。管理层出台之前就要想透,不要出台以后又再改,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除非有些规则被实践证明确实有问题,否则就会被人认为规则在多变。

10、 养老金入市要从恐吓口号中摆脱出来,应当鼓励适当比例的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入市。

11、 把大家的"养命钱"投入股市无疑是"羊入虎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把大量的资金都存在银行,得到的回报也许还抵不上通胀对资产的侵蚀,再加上管理养老金付出的成本,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12、 对于一家优质企业来说,即使恶意做空也是非常短暂的,等公司基本面好了之后,它还是会回到应有的价位上,那最终吃亏还是恶意做空者。


在新京报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经济的定力与潜力”的“看2020财经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发表了以“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哪里”为主题的演讲。

吴晓求认为,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于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得经济真正稳下来。要使得微观经济基础具有很强的活力,市场主体有活力、创造力、自主性,经济就有韧性。

“对中国经济,长远来看是乐观的,短期还是忧虑的”

吴晓求表示,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在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复杂的内部条件下,中国获得6.1%的经济增长实属不易,2020年的困难可能还会比2019年更加复杂。中国经济的变化既有经济长期性增长的周期性、趋势性原因,也有发展中国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认知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长远来看,我对中国经济是乐观的,短期是忧虑的”,吴晓求说,2019年的中国经济,他对两件事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华为事件,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也表明中国外部环境有所变化,在谋定中国经济的时候要把这一变化纳入进来。第二个事件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今年发生的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有一些政策制定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2020年不会比2019年压力小。中国经济40年改革开放确立了很好的基础,稳定中国经济的锚是存在的,我们要找到这个锚,要让中国经济有内生竞争力。”吴晓求提出,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于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得经济真正稳下来。要使得微观经济基础具有很强的活力,市场主体有活力、创造力、自主性,经济就有韧性。

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指什么?吴晓求阐述了四点:

第一,竞争中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会有所有制的歧视,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外资企业或混合经济也好,都是平等的,平等地在配置资源,不能够有政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歧视。我们要严格地遵守竞争中心的原则,背离这个原则,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下降。

第二,要让包括微观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以及所有投资者、消费者都要充满信心。有了信心,经济就会稳定。信心是有很多因素来决定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一些具体的口号,都会影响他们心里的状态,有些提法会让他们有些忧虑,信心就会受到动摇。要给民营企业开一个定心丸,从制度层面让他们感到放心。所以要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活力、有积极性、有创造性,同时也要让地方政府能够关注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要为创新创造提供容错机制。现在追责谈的比较多,当然需要追责,但对创新创造也需要有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积极性创新创造。经常说深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40年改革做出来的,有那么多无人区,没有这样的环境他不敢去,去了才会有今天的中国、深圳,都是那个环境下干出来的。

要进行制度变革、制度改革、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等,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而且这个难度比我们过去40年更难。

第四,认真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中国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也是有边界的,有些边界到那儿就要停了,要留给市场,因为市场是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绝大多数资源都应该交给市场配置。

吴晓求表示,这四条如果做好了,实际上经济就会有信心,就会有预期,有了信心、有了预期,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就找到了。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好这四个关系。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程维妙 编辑 徐超 校对 陈荻雁

注: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国内金融市场在全球化、自由化、工程化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些变化对金融专业人士了解中国市场兼具国际视野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为了在新环境下保持和发展企业竞争优势,明尚夙达的经理人和企业管理者对学习金融相关业务的知识结构、管理方法、融入全球化发展战略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2013年,加拿大总督大卫.约翰斯顿访华期间,与习近平主席达成了加强中国和加拿大在金融、教育等行业合作与交流的共识。

2013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与加拿大女王大学史密斯商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级金融硕士学位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领域第一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聚焦 | 王文:中国金融开放刚开始

下一篇:你知道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