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聚焦 | 管清友:不可忽视的四条经济断层线

时间:2020-05-18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剧烈波动下不要轻易抄底
投资无所谓乐观和悲观,你站在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上说话,这一点很重要,每个群体,不同的选择,他看待世界,看待金融市场,他的视角,他的感知,他的判断一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是金融市场上的老司机,又非常熟悉交易的技术、策略,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你想,今天线上的绝大部分人,并不是这种状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很难说一定是恢复有多快,必须是明确自己是站在哪个维度上说这个话。我争取是站在最普通的投资者和非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剧烈波动之下,绝大部分人的策略是对的,不要觉得我没有去抄底,因为你抄底的话,很可能错的比挣的多。我原来说过这个话,不要觉得这笔钱我没有挣到,美国股市反弹了20%多,我竟然没有挣到,你没挣到就对了,这个钱就不该你去挣,你也挣不到,如果你去挣,可能就不是反弹了20%多,搞不好一不小心买了中行“原油宝”。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交易策略,你有多少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有专业能力,判断得又足够对,运气又足够好的这批人,一下子从美国股市可能赚了很多钱,这种凤毛麟角,99%的人可能都不可能,今天线上的各位,千万不要觉得捶胸顿足,我没有抄底,你没有抄底是对的,这个钱就不该你赚。简单的说,在投资领域,我们今天是讨论金融市场,不该你赚的钱,你也别去想,你也赚不到,如果你想多了,那是难为自己。

疫情的沙子无法完全消除
从经济基本面这个角度来讲,毫无疑问,因为之前我在几个场合也说过,中国无疑肯定是复工和恢复最快的一个经济体,这个大家也看到了,而且北京解除14天隔离,对大家来讲,确实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第二,从金融市场这个角度来讲,反倒是金融市场领先于实体经济层面,已经走了一波了,你不要再冲进去了,再冲进去就是接盘侠了。
第三,我现在无所谓乐观和悲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过去我讲过这个话,经济学家容易悲观,因为他要不停提示风险,但是作为企业家和投资人一定要乐观,为什么呢?你再悲观也得干活,也得想策略。
如果说悲观的话,我是提醒大家有几个因素。第一个,疫情对于经济基本面,对于企业层面的冲击会慢慢显现出来,现在正在显现。大家最近关于失业人口的估计,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事件。昨天我参加一个闭门会,很多人估计了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其实还是挺大的,各方估计的这个数字在4000万到1.5亿之间不等。
第二个,对于企业的影响,肯定会显现出来,上市公司一季报肯定会显现出来。很多公司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金融市场上是已经反映出来了,但是实体经济层面,刚刚才反映出来,一季报肯定是可以看到的。
第三个,因为疫情,虽然现在长时间没有新增的了,但是疫情,我跟很多生物医学家请教过这个问题,我还专门内部会,闭门会请过一个专家,内部给大家讲了讲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跟这个病毒长期存在,疫苗也不可能那么快。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经济的运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话,有了疫情这个条件,即便是现在我们中国应对还比较及时,算是比较成功,虽然成本高了一点,这相当于什么?
在经济运行的机器上撒了一把沙子,这个沙子你无法完全消除,它一直在,对经济的摩擦,给经济造成的这种交易成本是一直在的。这个时候,你想想,上市公司,人们的就业,人们的收入,怎么可能不受影响。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我觉得也无所谓悲观,因为已经这样了,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危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处于这个时代,想想还挺幸运的,我们遇到了这个场景。所以我觉得乐观的因素肯定是有,悲观的因素也有,但是对于做研究也好,做投资也好,企业经营也好,或者是什么我们也不干,吃瓜群众也好,大家的角度不一样,但是都要相对客观一点去看待这个问题。

纾困的重点不能跑偏了
第一个,我们现在期待的一些政策没有出来,我既可以理解,也不是特别理解,因为我们这次,其实学界是有比较大的共识了,这次的着力点肯定是企业纾困和民生救助,不是新基建、老基建,那个东西也挺重要,但是肯定不是重点。
我们看到各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但是基本上是撒胡椒面,真正力度比较大的,帮助到企业,其实不多。
我后来想,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特点,我最近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个工作,致力于思考所谓中国经济研究的本土化问题,真的不能按照西方教科书去说。
第二,我们提了一些建议,还可以出台一些托底,按照中央的要求,所谓守住底线,就是要有底线思维,守住底线,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坚决拥护。
底线是什么呢?底线是在民生,不要出现大面积的失业,出现失业了,不要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你要有失业的救济,这是底线,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从上到下是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第三,我们看到这次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上再次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中央出台所谓总体要求,但是你会发现,经济治理所谓权力正在本地化、企业化、协会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互联网公司,他们正在承担着很重要的经济管理,或者是落实宏观政策的职能。
比如说消费券的发放,互联网公司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发放消费券,地方政府自己掏出财政的钱和企业,或者是自己单发消费券。而这个事中央还没有做,我们笼而统之说,由中央在全国搞消费券是很难的,但是地方政府其实做了这个事情,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情。
这一次总体上来讲,我们既要从稳定消费,刺激消费,让生产重新转起来这个维度去解决经济的困难,缓解疫情的冲击,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个问题。
我最近一直也在鼓吹这个事情,大灾大疫之年,历史上老祖宗给我们的智慧是什么?休养生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还是总结我这段时间鼓吹的观点,宏观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排前两位的是民生救助和企业纾困。

不可忽视的四个断层线
第一个,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在中国还是大多数,比如说这两天国家互联网的权威主管部门统计的数字,6.5亿网民,月收入是在5000块钱以下的,这个数据一般人是想不到的。
第二个数据,其实我们之前统计过,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在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7.3%,不到8%。
第三个,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他们如果真是由于受疫情的冲击,外贸的萎缩,回到农村,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愿意种地了,他们的再就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四个,我们不要低估过去这十几年,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全球流动性的过剩,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所引发的资产的泡沫化,或者是资产的上涨,从而引发的整个社会出现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几乎是不可逆转。
这会导致什么呢?社会内生性冲突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出现所谓民粹主义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他发现,他奋斗十辈子,他也赶不上许老师,这个来气不?所以,我们不要低估社会的脆弱性,因此,问题来了,现在还是回到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为什么我反复讲,用官方的话说,要以人为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经济学语言讲叫民生救助和企业纾困,怎么办呢?具体可以这样,分层。
怎么分层呢?比如说扶贫攻坚当中,我们各地对于贫困群体的底数是非常清楚的,第二,这轮疫情冲击导致很多群体实际上返贫了,不但是返贫了,他已经是面临着生存问题,断顿了。这个群体,其实地方政府底数是很清楚的。很多人说,中国国情很复杂,我不清楚,这个事是不会不清楚的,否则的话,就不会出现某些省说我们只有20多户还在贫困线以下了,地方政府非常清楚。怎么办呢?所以这一轮很多人建议,用特别国债的形式,还是抗疫债券的形式,不管叫什么名字,我说直接叫抗疫债,很多人说发七万亿,发三万亿,我说先别发多了,14亿人口,先发1.4万亿,平均按照一个人1000块钱算,把这1.4万亿,怎么用呢?贫困群体直接发现金,中等收入群体发消费券,中央发的这个钱干什么呢?在大盘子里统筹,让地方政府去配套债券,就像当年我们搞四万亿,各地配了40万亿,干什么呢?就是发钱,发券,启动消费,这个事不是没办法,而是可以办的。中央应该把着力点放在两个维度上,一是贫困群体以及返贫群体,这是解决兜住底线。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是收入缩减,减少的问题,发券,稳定消费,刺激消费。
第二个维度,重点扶持湖北,以及武汉。我是特别期望,具体测算到底是发1.4万亿,发3万亿,还是7万亿,这个事是要算的,肯定是要分期分批的,但是通过抗疫债券,发行特别国债,来稳定消费,刺激消费,一是可以解决民生问题,防止人道主义危机。二是可以在生产突然停摆的情况之下,把生产通过消费突然加力带起来。很多人说也不一定能带起来多少,能带起来多少带起来多少。这一轮宏观干预政策的核心要义不是刺激投资,不是去搞大投资,宽货币,绝对不是搞这个东西,而是稳消费、刺激消费,通过消费把生产这种突然停摆,突然断崖式下滑再拉起来。基本上这个办法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而且按照底线思维,中高收入群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许维鸿老师,能不理解这个事吗,他特别理解,肯定举双手赞成,发消费券也没有他的份,发现金也没有他的份,他无所谓,没问题。

本土化问题需要本土化政策
客观上讲,实操性的建议上来讲,我觉得还是应该充分发挥各地政府的作用。因为中央财政能做的,实事求是地讲,不是特别多。为什么呢?现在只是大家笼而统之地说减税降费,谁都会说,如果支出口不动,科技、教育都是每年法定增长的,支出口不动,支出口的结构不动,收入口就没法动。
各地可以想更多的本土化的办法,帮助企业纾困,市委书记召集本地的商业银行行长开一个联系会,请大家支持,这是他可以做的,这也是中国很本土的办法。
第二,国企,如果情况还可以的话,国企的园区里面,暂时缓交,甚至减免房租等等这些,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个,最重要的还是什么呢?企业的角度,千万别“等靠要”,中国的规模太大了,你希望所有的东西都由政府来帮你纾困,这不可能,还是要立足于积极的生产,自救,当然,企业也不可能真正等着天上掉馅饼,我们也有很多很有本地特色的,本土化的一些政策、措施和方法。
其实我跟很多企业探讨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争取支持,争取拿到纾困的政策,另外一方面还是要自己想办法。其实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同样发消费券,广东佛山下面几个区,每个区的情况都不一样,南海区,顺德区,禅城区,每个区发的规模,发的方式都不一样。这一点,我刚才提到过一点,我们在未来的经济治理当中,确实还是要把很多经济管理权限下沉,下放到地方政府,当然这也涉及到我们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
总体上来讲,中国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因为中国的人均GDP只到一万美元,我们大量的市场主体,中国人对于财富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没到欧洲那种状态,天天仰望星空了。中国整体上处于高欲望社会,人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从国家经济管理的角度来讲,只要有利于发挥微观主体,或者是个人、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的,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经济带起来。

我们反倒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把很多不太合理的,已经过时的,外行管内行的很多所谓管制政策进一步消化掉。

举一个例子来讲,某某行业最近开了会,我也不好说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管制那么多,行业收入锐减,就相当于一个人落水了,岸上的人就是不肯给他松开绳子,他落水了,首先应该把绳子给他松开呀,至少他还有50%生还的机率,绳子不松开,他是死路一条。所以,根本的问题,政府和微观主体他的职责和功能是不一样的,政府要做的是什么?管好该管的,不该管的不要错位。


来源:财富指北 (ID:real-wealth)

本文根据管清友博士近期的部分访谈及内部分享整理而成。

上一篇:人大女王金融硕士聚焦 | 如何用金融手段来推动绿色、低碳的投资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告诉你金融行业证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