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教授王鹤菲:谁把雨露撒大地?桃李开出尽是春
教育经历
2000年9月-2005年6月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
2003年1月-2004年1月 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硕士
1997年9月-2000年6月 韦尔斯利学院,数学,计算机专业 本科
1996年9月-1997年8月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大学一年级
工作经历
2017年9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金融学教授
2013年9月-2017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等研究院, 金融学副教授
2012年1月-2012年8月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访问经济学家
2010年5月-2011年1月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9年1月-2009年8月 美联储芝加哥银行,访问经济学家
2005年9月-2013年8月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林子里有两条路,而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王鹤菲老师出生于东北,小时候由于父亲出国读博,举家随之迁至美国,因此她曾在美国念了几年小学。后因父亲回国工作,她又回到中国生活、学习,并在升入北大计算机系学习一年之后,因获Wellesley 学院全额奖学金录取,开始了自己的国外求学路。
谈及自己本科在女校的经历,王老师说道,女校的环境弱化了男女之间的差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从性别上进行更多的区分和限制。因此在这个学校走出了美国第一个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还有希拉里、宋美龄等广为人知的女性。
谈到在国外接受的本科教育,王老师说道,就本科教育而言,国内大多数学校很专,比较少通才教育,她当时所在的北大计算机系,绝大多数课就以计算机课为主。而美国一直都是通才教育,专业课学到的东西相对就少,但是人文、社科、艺术等等所接触到的广度就比较广。通才课的开课标准深度要求与本专业学生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学到的这些东西更多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然后到研究生阶段再去发展专长。当时在北大,老师留的作业和老师所讲的内容相关度很高,而国外,老师留的作业更多是有启发性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研究,去读,去认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这些方面也在逐步改进。
王老师在本科毕业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也曾对未来要研修的方向感到困惑,分别申请了计算机,统计和金融三个方向,申请计算机博士时,她所申请的MIT、斯坦福、康奈尔、伯克利、卡内基梅隆五所名校都给了offer,统计方向获得了包括哈佛,沃顿等学校的offer,然而王老师最后还是选择了金融。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接触计算机时间太长了,想换一个方向。另一方面,申请博士期间正值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正盛,很多人转行念计算机,于是便打算转到一个当时还较少人从事的方向。当时甚至在美国用数量化的方式来做金融研究和社会研究也是比较新兴的想法和理念。在读博士之前,她就对社会学科的问题有一定兴趣。后来知道可以用一些比较高深的数学建模来研究社会学问题,王老师表示她当时对这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她顺便举了个例子,提到信息传递问题,比如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所传递的信息量可以用数学建模博弈论的办法来解出一些理论上的结果。王老师把她的选择归结为“走少有人走的那条路”。 她笑着说:“当时要是申请金融没被录取,可能现在就在Google做人工智能了。”
在国外任教几年后,一方面主要出于亲情的考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她的兴趣,王老师便有了回国的打算。出于对业界工作的好奇,她先在美国任教的学校请一年长假回国在中投工作了一段时间。“业界和学术界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刚遇到一个问题时,不是深入探究其原因,而是寻找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自然也会接触到一些很实务的东西,比如说在学术界你可以很抽象地想象一个大盘指数,但是这样的大盘指数在实际中就有上千种。在业界,事物性的操作比较多,思考的空间相对就少。从性情和性格来说,感觉我更适合学术界。”
王老师多年前因参加过汉青举办的“五星论坛”而结缘汉青,谈到回国之后便选择汉青,王老师开玩笑说:“我亲眼见到汉青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高速发展,这是一个高增长项目。”
时间花在哪,看得见
王老师从小就在计算机竞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参加各种计算机比赛,并进入当时的“信息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谈到这,王老师把此归结于兴趣。王老师从小就对计算机编程很感兴趣。在她小的时候,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她都会用来写程序,日积月累加起来,花在写程序上的时间就比常人多很多。王老师特别强调,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当时就觉得写程序特别有意思,我就自己写下棋的程序,然后自己和自己写的程序下棋,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就像花很多时间健身的人就会有一个好的身材一样,时间花在哪是看得到的。”
作为一个职场妈妈,王老师坦言,工作和生活上的平衡是职场妈妈共同的难题。教师这个职业虽然不用每天坐班,但是实质上需要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很多。工作做多了,陪宝宝的时间就少,愧对孩子,另一方面,与系里的男同事比,她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又少了。因为很多事情需要靠妈妈来完成。工作和生活的兼顾的确很难,工作一方面是具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投入的时间。而对于王老师来说,一方面,她既想要兼顾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她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于是,王老师就告诉自己: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现在这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以后不后悔就够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
王老师这学期教授金融专硕班《对冲和私募基金》这门课,王老师表示,单纯的量化策略其实只是其中一个策略,但其他策略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量化模型。因此掌握基本功,对于将来的我们是有优势的。这门课更多的不是要求怎么运用,而是要求掌握其背后的经济学意义。量化策略的制定需要有经济学理论作为驱动,而编程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对冲基金这门课很找回我当时做计算机的感觉,交易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模块,我都把程序编好了,以后的课我觉得也可以在编程技巧上传授给你们一些当时我科班训练的编程准则。对于一个好的程序员来说,什么语言都一样,只不过可能刚开始需要查一下语法怎么用的,关键还是编程的思想,这也是我当时为甚么转行的原因。金融在理论上值得推敲的东西更多,而计算机更多的是一项技能,这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最后,王老师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很中肯的建议:充分利用时间,夯实基础,掌握技能,具备一技之长,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特长,思考一下自己相比于别人优势何在,然后努力去强化这方面的优势。
采访/撰稿:张晗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汉青金融专业硕士网